話說得很酸,綠營態度也踩很硬,但透過交付協商、冷凍反制,也引來民眾黨隔空開砲,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就批,民進黨透過這麼粗暴方式,事情上只是在阻礙在野提案,面對繼續飆漲的物價,民進黨應該要給全體國人合理的解釋。
受到《寶林茶室》食安疑雲風波,不少販賣相關米製品的餐廳業者就怕被掃到颱風尾,有的業者表示近期點河粉的人的確變少了,還有業者的餐廳才剛開幕,恰巧碰上這回食安風波,就先預防性下架粄條、河粉等餐點。米干業者說,米干都是當天現做配送,生意沒受太大影響。
但許多同樣是販賣米製品的業者,就盼這回食安風波盡快找出真相,恢復以往生意。《寶林茶室》食安疑雲延燒,不少賣粿條、粄條等餐廳都受到波及,業者直呼生意大受影響,怕有疑慮就先預防性下架相關餐點。不過,桃園特色美食之一的「米干」,還是有不少客人光顧受到《寶林茶室》食安疑雲風波,不少販賣相關米製品的餐廳業者就怕被掃到颱風尾,有的業者表示近期點河粉的人的確變少了,還有業者的餐廳才剛開幕,恰巧碰上這回食安風波,就先預防性下架粄條、河粉等餐點。圖/台視新聞責任編輯/林廷屹。
但許多同樣是販賣米製品的業者,就盼這回食安風波盡快找出真相,恢復以往生意。米干業者說,米干都是當天現做配送,生意沒受太大影響。二、 促骨生成藥物parathyroid hormone(PTH)副甲狀腺激素:此類藥物有Forteo骨穩注射劑(teriparatide)為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3. Denosumab合成人類單株抗體:此類藥物有Prolia保骼麗(denosumab)可每6個月皮下注射一次,但因此藥品可能產生低血鈣,須適量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因可能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增加跌倒風險,建議坐下或躺下姿勢注射。因可能造成低血鈣,治療期間病人應適量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2.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物:此類常見藥物如Evista鈣穩(raloxifene)可每天服用一顆,常見的副作用有熱潮紅及腿部痙攣。
雙磷酸鹽類也有針劑如Bonviva骨維壯(ibandronate),使用方式為每3個月注射一次,但因可能產生低血鈣的問題,須適量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三、 避免會降低骨質密度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酗酒、過度攝取咖啡因及熬夜。
治療選擇多應與醫師討論降低副作用林映州表示,整體來說,目前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有多種選擇,在接受治療前,應與醫師有充分討論,諮詢藥師有關副作用及服藥時應注意事項,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期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並降低骨折風險。骨質疏鬆症治療目標 增加骨密度及耐力、減緩骨流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映州說,骨質疏鬆症防治目標包括:增加骨質密度、增加肌肉耐力、減緩骨骼流失及透過環境整治降低跌倒風險。抗骨流失、促骨生成及混合藥物 各有其副作用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依藥物作用機轉不同,目前有分為三大類:一、 抗骨流失藥物:1. Bisphosphonates雙磷酸鹽類:此類常見藥物像是Fosamax Plus福善美保骨錠(alendronate plus vitamin D)為口服藥,可每周服用一次。三、 混合作用型藥物romosozumab合成人類單株抗體:此類藥物有Evenity益穩挺(romosozumab)為每月一次皮下注射。
四、 正確評估自身是否有骨鬆症的危險因子,並提早準備預防,例如:家庭遺傳、長期服用含類固醇藥物、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增加骨質密度方法又可分為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此藥曾罕見地發生顎骨壞死,在治療期間應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在接受牙科治療前告知牙醫師有使用本藥。國民健康署於2017-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65歲以上民眾,至少有一個部位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1%,約每7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高於男性(女性17.4%、男性10.4%),且這些數據隨人口老化持續增長。
林映州表示,非藥物治療方式有4種:一、 透過均衡飲食獲取充足營養,例如: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常見副作用為消化道不適,因此需要注意搭配足量的開水服用,並維持上半身直立30分鐘,以減少藥品對食道部位的刺激。
醫激推有效 別不敢爬樓梯。(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喝牛奶、曬太陽補鈣防骨鬆? 專家解答「10個常見迷思」:你可能也錯了.盤點「4種運動」有助改善骨鬆。
另外Aclasta骨力強(zoledronic acid)可每年靜脈注射一次,投與此藥物24~72小時內,可能會有類流感症狀如發燒、肌痛、關節痛等的副作用出現,應特別注意因可能造成低血鈣,治療期間病人應適量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林映州表示,非藥物治療方式有4種:一、 透過均衡飲食獲取充足營養,例如: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醫激推有效 別不敢爬樓梯。二、 定期荷重運動以增加骨質密度和強健肌肉改善身體協調及平衡,例如:健走、慢跑、登山、舞蹈、跳繩等運動。四、 正確評估自身是否有骨鬆症的危險因子,並提早準備預防,例如:家庭遺傳、長期服用含類固醇藥物、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
常見副作用為消化道不適,因此需要注意搭配足量的開水服用,並維持上半身直立30分鐘,以減少藥品對食道部位的刺激。但須注意患有靜脈血栓性栓塞的病患禁用此類藥物。
此藥曾罕見地發生顎骨壞死,在治療期間應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在接受牙科治療前告知牙醫師有使用本藥。因可能產生姿勢性低血壓,增加跌倒風險,建議坐下或躺下姿勢注射。
國民健康署於2017-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65歲以上民眾,至少有一個部位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1%,約每7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高於男性(女性17.4%、男性10.4%),且這些數據隨人口老化持續增長。骨質疏鬆症治療目標 增加骨密度及耐力、減緩骨流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映州說,骨質疏鬆症防治目標包括:增加骨質密度、增加肌肉耐力、減緩骨骼流失及透過環境整治降低跌倒風險。
三、 避免會降低骨質密度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酗酒、過度攝取咖啡因及熬夜。3. Denosumab合成人類單株抗體:此類藥物有Prolia保骼麗(denosumab)可每6個月皮下注射一次,但因此藥品可能產生低血鈣,須適量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喝牛奶、曬太陽補鈣防骨鬆? 專家解答「10個常見迷思」:你可能也錯了.盤點「4種運動」有助改善骨鬆。治療選擇多應與醫師討論降低副作用林映州表示,整體來說,目前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有多種選擇,在接受治療前,應與醫師有充分討論,諮詢藥師有關副作用及服藥時應注意事項,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期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並降低骨折風險。
抗骨流失、促骨生成及混合藥物 各有其副作用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依藥物作用機轉不同,目前有分為三大類:一、 抗骨流失藥物:1. Bisphosphonates雙磷酸鹽類:此類常見藥物像是Fosamax Plus福善美保骨錠(alendronate plus vitamin D)為口服藥,可每周服用一次。三、 混合作用型藥物romosozumab合成人類單株抗體:此類藥物有Evenity益穩挺(romosozumab)為每月一次皮下注射。
另外Aclasta骨力強(zoledronic acid)可每年靜脈注射一次,投與此藥物24~72小時內,可能會有類流感症狀如發燒、肌痛、關節痛等的副作用出現,應特別注意。增加骨質密度方法又可分為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
2.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物:此類常見藥物如Evista鈣穩(raloxifene)可每天服用一顆,常見的副作用有熱潮紅及腿部痙攣。雙磷酸鹽類也有針劑如Bonviva骨維壯(ibandronate),使用方式為每3個月注射一次,但因可能產生低血鈣的問題,須適量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
二、 促骨生成藥物parathyroid hormone(PTH)副甲狀腺激素:此類藥物有Forteo骨穩注射劑(teriparatide)為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由於青光眼主要是因為房水無法排出,使視神經受到壓迫漸漸萎縮所產生的疾病,因此許多人認為眼壓高才會青光眼,但呂大文強調,亞洲85%的患者屬於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他們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所以即使眼壓正常也有可能會罹患青光眼,因此建議以下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直系血親罹患青光眼者,其罹病機率會多7-9倍).年長族群.高度近視(近視度數500度).糖尿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曾受過傷.特殊族群:1. 女性、55歲以上2. 身高少於160公分3. 遠視介於100至400度間呂大文建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每年定期接受眼科檢查,包括眼壓檢查、眼底檢查、視神經及視野檢查等,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暨三軍總醫院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指出,過去5年青光眼確診人數成長22%,3C產品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張珮瑤醫師分析,未持續用藥的可能原因包含病識感不夠、對治療及疾病認知不足、覺得視力沒改善又有副作用就放棄治療,或是因為太忙碌、有時合併許多用藥而忘記點藥錯失治療。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盛行率約為3%,且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目前已突破45萬人。一張表自我檢查危險指數。
不過其實現在青光眼有許多治療方式,像雷射、傳統手術(如:小樑網切除術、濾過管植入術)、微創支架手術等,張珮瑤醫師表示,若控制不佳或無法忍受藥水副作用,應考慮下一步治療,雖然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是不可逆的,但可以減緩視神經惡化的速度,避免持續萎縮最後失明。邊走邊滑手機、趴臥、潛水都中.眼睛出現7大症狀是青光眼前兆...紅眼、看到光暈別拖。
青光眼7危險族群注意 眼壓高也可能青光眼青光眼分為急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呂大文表示,大部分的患者都屬於慢性青光眼,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忽略,但青光眼惡化速度如滾雪球般,一開始沒有感覺,中期周邊視野開始缺損,可能影響生活但還過得去,但中晚期惡化速度會加快,最後可能因此失明。治療不只有眼藥水應積極治療避免加速失明目前青光眼治療第一線藥物以眼藥水為主,不過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張珮瑤醫師指出,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追蹤兩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有四分之三的青光眼患者並未持續用藥。